s1试桩桩径1.2m,桩长52m,设计砼强度为C30,设计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6000kN。
1. 上下两段桩的平衡点确定问题
1 )“平衡点”概念,即:上段桩的负摩阻力+上段桩自重=下段桩负摩阻力+端阻力。
2 ) “平衡点”的位置存在一定的偏差,偏差的存在就会造成上下两段桩不能同时达到我们预先拟定的极限条件,从而导致上下两段桩的极限承载力不相等。由此判定的极限承载力小于真实的极限承载力,故结果偏于保守。
3)实际工程中可以进一步加载以达到我们预设的极限状态。
2. 自平衡法用于工程桩问题:
试验后对荷载箱处通过预埋管(下位移棒护套管)进行高压注浆,这样处理后,该桩的抗压承载力比未做试验的桩要高,原因是:
1 )桩底沉渣被压实,端承力提高。
2 ) 荷载箱处相当于桩侧注浆,可提高附近一段范围内的侧摩阻力。
3.自平衡技术相较于传统静载试验方法的优缺点
1. 优点
1)不受场地条件和吨位的限制。
2 )工期短,省时、省力、安全。
a.多根桩可同时测试。
b. 不需混凝土达到28天强度。
3)如需要,可分别测出桩底、桩侧或任一桩段的承载力(多荷载箱)。
4) 检测精确,精确度为0.01毫米。
5)全自动加载。
6)能检测到桩身上、下段位移,加载力值。
7) 省掉了试块的装卸及堆码,省时省力,更加安全可靠,直接缩短了工期。
2. 缺点(局限性)
1 )不如传统试桩法(堆载、锚桩)更接近工程桩的实际工作状态。
2 )不能直接测试没有自平衡点的端承桩。
3 )选桩的随机性不如堆载法
|